转发一文(经作者和陈祖谟子女同意):
《八佰》中壮士之一广德人陈祖谟的身份认同为何这么难?
原创 徐厚冰 聚焦广德 昨天
前不久电影《八佰》银幕中“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的事迹,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从1937年10月27日孤军奉令留守闸北开始,到10月30日接到命令撤入租界,四天惨烈的战斗,让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是中国抗战史上最震动人心的一幕之一。
经过历史学者严谨考证出的四行孤军真实的人数“四百二十”。其中有一名壮士是安徽广德籍英雄陈祖谟。
陈祖谟,安徽广德杨杆人。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后,他在租界被囚禁四年,同八百壮士剩余二百余人被日军分派到各地做苦工,陈祖谟和五十余人一起被押送到杭州南星桥外西兴镇军马场。
1942年5月,军马场分出25名壮士去江西上饶做苦力,在营部通信班长刘一陵率领下成功逃脱。日军加紧对剩下25名壮士的看管,但是陈祖谟还是成功孤身逃脱,辗转到江西寻找逃脱的其他壮士。
1942年11月,他在赣州遇到南京孝陵卫日军战地士官学校做苦力的万连卿等八位逃脱壮士,一起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1943年奇迹般地到达重庆,受到国民政府和民众热情的欢迎,并被誉为“孤军营九壮士”(见图一)。九人在重庆集训了三个月后,陈祖谟被提升为少尉排长,并入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一年。
1944年,陈祖谟回88师留守处(此时88师被编入71军),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随后转战广西,收复桂林,柳州。抗战胜利后,陈祖谟回老家广德务农,1952年在老家去世。
陈祖谟的一生堪称“动时风起云涌;静处物我两忘”!他和231位战友的名字被铭刻在四行仓库英名墙上。
纵观陈祖谟的戎马一生,他不仅仅是在四行仓库那四天里与战友们同仇敌忾、奋勇杀寇,在整个抗日时期,他转战西南,入缅抗日,可以这么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然而,遗憾的是,在四行仓库英名墙上挂着的“陈祖谟”在籍贯身份上却一直没有被认同!
据了解,陈祖谟壮士的子女中,目前健在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女儿告诉笔者,父亲在世时经常讲述自己在四行仓库和抗日时期的杀敌故事。父亲去世后,在文革时期,家属怕政治连累,就把陈祖谟生前的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都销毁了。随着近年来对抗战老兵的肯定,他们就开始寻找父亲的资料,先后在当地档案馆、民政局等部门查找资料证明,由于年代久远,一无所获。
今年国庆前期,陈祖谟女儿一行,在四行仓库纪念馆受到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赠送了纪念品,却告诉他们,仅凭遗存的《九壮士》合影(图一)和手书(图二)无法证明陈祖谟就是广德人。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战已经相隔83年的时光,再睹电影《八佰》足以让人血脉贲张,斗志昂然。它俨然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的象征,直到今天,这段英勇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一段珍贵的国家记忆。
陈祖谟壮士的身份认同是对他抗日壮举的肯定,然而,在物证缺乏、人证皆无的情况下,难道就让这样让一个抗日英雄永远“无身份”吗?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希望有关部门和有线索的人士,能积极出来“证明”!
作者:黄朋、徐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