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大姑父----张思齐
- 广德论坛 ( http://www.gd163.com.cn/Default.asp )
-- 原创文字 ( http://www.gd163.com.cn/ShowForum.asp?ForumID=52 )
--- 我记忆中的大姑父----张思齐 ( http://www.gd163.com.cn/ShowPost.asp?ThreadID=1643342 )


作者:石艳
发表时间:2021/7/24 9:05:42

我记忆中的大姑父——张思齐

我的大姑父张思齐已离开人间三十余年了。虽然我们仅仅相处了一次,然而,他那谦和的为人,公私分明的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却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长河中。

张思齐与我大姑妈王学芝在解放前革命生涯中相识,相知,成婚。他解放后履职安徽宣城、芜湖地委后,于1950年代初奉调进京担任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医学院党组织负责人。我在宁国的老家河沥溪街邻右坊都知道“王妈家的大姑爷在北京当大官”(我奶奶在河沥溪邻居们都称王妈),居委会也把我们家当作革命家庭对待。大姑父大姑妈受到我们一家所有亲属的敬重。听我父母讲,我出生时,特地打电报到北京向我大姑父大姑妈报喜,他们很高兴,为我取了乳名王志兵,意在好男儿志愿当兵,保卫社会这会主义祖国。

我父亲王学甫1950年代师范毕业后,抱着革命的理想,带着残疾的身体,翻越羊肠小道深入大姑父所在新四军游击队革命活动地区杨滩公社五合大队吴村生产队(那时没有公路),解放前曾是新四军苏淅皖边区司令部,广宁孝县民主政府,广南县民主政府所在地。开辟革命老区山区的教育事业。母亲程家荣为了支持我父亲的教育工作,辞去宁国县针织厂会计工作进山助教。

1963年初我也从宁国河历溪迁往杨滩五合。第一次进山还是村上的几个大人轮流背着我翻山越岭走小路到达吴村的。去了就开始上学,因为父母都在吴村小学教书,与同村的大龄学生比,我的成绩一直很好。记得上学第一次考试,语文算术各得满分,爸妈很高兴即刻写信向我大姑父大姑妈报喜,每取得一次成绩都要报,爸爸经常对我说,“你大姑父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从小要好好学习,争做革命接班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受家庭的影响,始终认为大姑父一直是了不起的革命高干,我长大后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干好革命工作。在村里,也经常听老人们讲述新四军革命斗争的故事,乡亲们都亲呢地称呼我大姑父为“张政委”。

小学、初中、高中毕业,非转农成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再到考取税务局工作,我们一家(父母、弟弟、弟媳、我与妻子)在广德工作多年,大姑父未曾通过老关系老部下给予关照。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不为亲戚谋利,始终是他的高贵品质。

19835月下旬我携妻到北京看望大姑父大姑妈,在北京他的家住了半月之久。那时,他已出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党委书记,配有专车。侄儿侄媳远从安徽来京,偶尔到风景区送接他还是有这个便利条件的。但是,我们一次未用过。他对我说:“志兵,车是公家的,我们私人不能用,你在税务局上班,一定不能以权谋私,对党要忠诚,对纳税人要搞好服务。”在京期间,每天外出参观的干粮都为我们准备妥当。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还亲自陪同我们参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北京天文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我大姑父相处。

1989112日我在原独山镇搞税收检查,噩耗传来,北京一份电报直接打给广德税务局王志兵,电文很短,“张思齐因病于1989111日在逝世,拟于18日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会”。逝世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张思齐,安徽广德人,19173月出生在广德誓节渡的一个教师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广德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毕业后即到誓节渡的小元康商店当学徒谋生。1930年,共产党员王金林领导农民举行暴动,年仅十多岁的张思齐积极投身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洪流,常常在夜间和同伴一道,往返二十多里到花鼓塘参加红军召开的会议。虽然这次暴动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而失败,但张思齐却在斗争中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熏陶。

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不久,又进攻上海,广德多次遭到日军飞机的空袭。11月底,日军第一次侵占广德。侵略者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广德县城和誓节渡成了一片废墟。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张思齐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19381月,他抱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愿,和许道琛(彭海涛)、胡代元(胡惠民)一起,到设在宁国河沥溪的国民党宣郎广宁地区游击司令部受训,学习游击战争。训练结束后,张思齐被分配到由土匪改编的广德县抗日自卫队第五中队任指导员,他极力向部队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唤醒大家共抵外侮。但由于改编的土匪武装本性难移,收效甚微,他愤然离开部队回到家里。

19385月初,共产党员许道珍、周嘉琳在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受中共皖南特委的派遣回到广德,开展统一战线和抗日动员工作。许、周都是誓节渡人,许道珍还是张思齐的老师。他高兴地找到他们,诉说了自己这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和忧虑、苦闷的心情。许、周两人肯定了他的爱国热情,向他介绍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战形势,鼓励他和他们一道工作。同月,由许道珍、周嘉琳介绍,张思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由许道珍任副团长的广德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青年工作团成立,张思齐和许道琛、胡代元等参加了青工团工作。他们不辞劳苦,满腔热情地深入农村演戏、贴标语、唱抗日歌曲,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他自己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教育和锻炼。

广德青工团的抗日宣传活动声势大、影响深,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惧和不安。19388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派出以金汉鼎为团长的军风纪视察团来广德,以视察为名进行**活动。许道珍、周嘉琳被排挤出动委会和青工团。张思齐也于次年春被迫离开青工团来到苏村,和许道珍一道从事秘密活动。

为了培养革命青年更好的领导和坚持抗日斗争,19393月,中共广德县工委派张思齐等人去东南局(驻泾县云岭)党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他随同谭启龙到宣城狸头桥工作。同年7月,中共苏皖特委成立,书记谭启龙,张思齐任特委秘书。12月,中共苏皖区党委成立,苏皖特委撤销。19403月,区党委决定在国统区的广德、郎溪建立中共广郎中心县委,张思齐受命回广德任中心县委书记。他根据上级指示,在广德苏村、誓节、花鼓和郎溪涛城、长乐等地大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相继建立苏村、杭村、誓节、花鼓和涛城、长乐、罗卜园7个区委,共有党员200余人。他还以组织兄弟会”“姐妹会等灰色组织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搜集情报,发动妇女做军鞋支援新四军。

1941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公开**。广郎中心县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加之中心县委妇女部长徐竹芳叛变,苏村、誓节等地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处境十分困难。张思齐沉着应变,率广郎中心县委由苏村转移到郎溪涛城上阳村和安庆滩,以开磨坊和熬硝作掩护继续进行秘密斗争。

19414月,张思齐从周嘉琳由宜兴和桥给家里的来信中得知苏皖区党委地址,又通过打入国民党郎溪县梅渚货税处的地下党员石云阶,搞到国民党第三战区的介绍信、良民证,和阮维良两人历经艰险,经梅渚到达溧阳。由于长途跋涉,劳累过度,张思齐病倒在周城一个大祠堂里。溧南县委书记徐玉彰用担架抬着他通过国民党封锁线,终于抵达和桥,见到了苏皖区党委书记邓仲铭和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张思齐汇报了郎广地区的斗争情况和目前处境。谭、邓要他根据隐蔽巩固,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开展工作,并指出迅速建立一支地方武装、惩处叛徒,保护党组织活动。领导的指示,使他明确了斗争方向。由张思齐推荐经苏皖区党委同意,派太滆中心县委宣传部长许道珍和他同返广德,着手组建地方武装。回广后,张思齐即派许道普(陈远)、伍家卫到梅渚货税处取回地下党组织提供的1支短枪、2支长枪,在誓节渡成立了由许道珍负责的郎广游击队。随后,苏皖区党委又派老红军龚铁(原名谢振国)来广德,加强对这支地方武装的领导。

19416月,郎溪县委委员孙瑾公开叛变投敌。郎溪境内除长乐区党组织因单线联系幸存外,其余全遭破坏。国民党连续派遣特务侦探广郎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到处搜捕熬硝人。张思齐当机立断,于618(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连夜率中心县委翻山越岭,转移到广德吴家冲山区。就在这天夜晚,国民党枉山乡乡长带领行动队包围了安庆滩广郎中心县委驻地,共产党员李邦达被捕牺牲,中心县委因及时转移而脱离险境。尽管当时环境恶劣,张思齐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依靠秘密交通站,通过国民党的层层封锁线,分批护送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江渭清等24名新四军干部、战士安全到达苏南抗日根据地。

为了巩固组织,保存力量,坚持斗争,张思齐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整顿组织,清洗不纯分子,大支部划小支部,实行单线联系,惩处叛徒、特务,袭击国民党乡公所,使广郎地区的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到广郎交界的高淳、溧阳、宜兴等边缘地区。1941515日,苏皖区党委决定将广郎中心县委与宜兴、溧阳、高淳之一部分国统区的党组织合并为中共苏皖特委,张思齐任书记,对广郎地区与苏皖边区有关县的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开展对敌斗争。10月,苏皖区党委决定苏皖特委与路西北特委合并为路西北特委(亦称苏皖特委),欧阳惠琳任书记,张思齐任特委委员,继续负责广德、郎溪和高淳、溧阳等地的工作。19425月,路西北特委撤销,又恢复广郎中心县委,张思齐仍任书记。

1943年上半年,国民党第三战区派叛徒、特务徐世良来广德任调查专员,徐勾结地方反动势力和叛徒,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广德特别是苏村等地党组织再次遭到严重破坏,郎溪县党组织也受到较大损失,两县的党员只剩下89人。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进攻,张思齐毫不畏惧,继续以单线联系形式,领导广、郎、溧()、高()国统区的革命斗争。

194310月初,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向苏浙皖边区大举进攻,广德、郎溪、宣城、溧阳三天内沦入敌手。敌军控制了宣长公路要道,广郎地区党组织不断遭到日伪顽的夹击,再次中断了与上级的联系。张思齐一面领导党组织坚持斗争,一面派孙德胜、李轩(高明山)化装成商人,机智地避开敌人、土匪的搜查到达芝山,向苏皖区党委、新四军十六旅负责人江渭清、王必成汇报敌军占领广郎等地的情况。领导指示地方游击队要立即下山,半公开行动,搜集敌情,配合即将南进的新四军。11月,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率部尾随敌军,挺进广德、郎溪北部,开辟广郎抗日根据地。张思齐带领广郎中心县委和郎广游击队,到广德北乡与新四军会合,广德、郎溪分别建立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郎广游击队扩编为郎广游击大队。19441月,张思齐参加苏皖区党委在广德上保村等地召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战斗、生产、整风为1944年三大任务和巩固老区,建设新区、开辟边区,积极向南发展为工作重点。会后决定将全区划为四个地委、行政区。张思齐任郎广地委(即四地委)组织部长,分管郎溪、广德、溧南、长兴4个县。3月,郎溪县委书记周嘉琳调华东局党校学习,张思齐兼任郎溪县委书记。为了巩固和发展建立不久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他率领郎溪人民和地方武装打击敌人,抗击顽军,消灭土匪,积极开展统战、双减”“三抗、支前、扩军等工作,使郎溪县党组织、抗日民主政权日益巩固发展,先后建立4个区委、6个区和1个镇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地约10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77%,1944年底党员由57人发展到268人。地方武装不断壮大,1945年已扩大到800余人,成立了郎溪县独立团,张思齐兼任政委,下设6个连、1个教导队。

1945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8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9月下旬,张思齐率领郎溪县党政机关人员和地方武装随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北撤,后奉命留守郎广地区,并于10月初到达宜兴张渚,参加苏浙区党委召开的留守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华中分局的指示,宣布成立苏浙皖边区特委,下设茅山、太滆、郎广、浙西4个工委。张思齐任郎广工委书记,许道珍任副书记,下辖广德、郎溪、宣城、长兴4个县。1010日,张思齐等率领工委警卫连返回郎广地区,投入了新的、更加艰苦的战斗。

新四军主力部队北撤后,卷土重来的国民党十分嚣张。国民党一四四师、一四五师、一四六师、新七师和地方武装、大刀会等反动势力,疯狂地围剿留守人员,杀害农会干部。长兴、宣城两县武工队都被打垮。在广北坚持的广德武工队由26人减少到13人。工委警卫连也不稳定,逃走现象时有发生。11月,经不起恶劣环境考验的工委警卫连连长傅家齐和郎溪武工队师尚荣胁迫战士十余人到誓节渡叛变投敌,工委元气大伤。在此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张思齐坚定地和工委的其他同志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坚持斗争。为了缩小目标,以利坚持,他和许道珍研究后果断地决定,疏散一部分人员,回家打埋伏,等形势好转后再回来。结果,工委只剩下张思齐、许道珍等8人,郎溪武工队只剩下丁浩等5人,两处合在一起共13人,每人只有一支短枪,仅能进行自卫了。张思齐和许道珍一起领导这支小型武装,在广南山区风餐露宿,与敌周旋,经受了国民党新七师对郎广地区的第二次清剿,终于把这批革命骨干保存下来。

1946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新七师调离广德,不久在苏北被全歼。消息传来,人心大振。原在游击队工作、回家打埋伏后被迫在国民党誓节乡中队当兵的何增太、王春发等人串联了十余名战士,于7月下旬发动兵变,击毙中队副,携带机枪2挺、短枪5支、步枪16支、子弹2000余发,投奔郎广工委,大大地增强了工委的武装力量。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东北、华北和华东解放区的周围以及大城市和铁路线上,江南广大区域非常空虚。张思齐根据华中分局七一指示中提出的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的方针,成立了30多人的工委直属队,积极向外围地区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并先后派彭海涛和史纪昌率武工组分别以鸦山和五龙山为依托,向宣东和广南发展,又建立了两个连的武装,开辟了宣东和广南两块游击根据地。到19476月,相继建立了郎溪、宣宁和广南3个县级政权。郎广地区的游击战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加强苏浙皖边区斗争的领导,194612月华中分局决定撤销边区特委,成立由林岳(钱敏)任书记的苏浙皖边区工委,郎广工委改称郎广分工委。19477月,新组建的苏浙皖边工委由宜北移到广南。边工委武装与郎广分工委武装会合组成边区游击大队,工委武装连改编为边区游击大队一连。根据华东局和皖南地委向浙西天目山发展的指示,边工委积极组织力量南进,彭海涛率一连开辟了广宁孝地区。10月,边工委决定撤销郎广分工委成立郎溪、广南、广宁孝3个直属县工委,张思齐调任边工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郎广地区武装斗争的蓬勃发展,刺激了敌人。从194712月起,国民党反动派抽调首都卫戍团和六十三师各一个营,并纠集各县地方武装,对郎广游击根据地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大清剿。12月下旬,苏浙皖边工委及其武装在广德大吴村遭到敌六十三师等部一千余人的包围袭击。突围后,张思齐和彭海涛率一连转移到宁国地村,再次受到敌人的重兵包围,损失严重。张思齐历经艰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敌人的清剿结束后,边工委提出了巩固老区、建设新区的任务,及时整顿组织,收容突围人员,加强基层工作,开展锄奸斗争,落实党的新区政策,游击根据地很快稳定下来。随着形势的好转,边工委抓紧时机,加强武装力量的建设,在原边区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边区支队,并继续南进,确定由张思齐率武工队深入宁国东南地区开辟新区。1948611日,张思齐率领10余名干部从广德香居村出发到达宁国的石口、桥头一带。经短暂休整、补充后,他率领由18人组成的武工队深入到宁东南洪家塔活动,担负开辟天西地区的任务。8月,边工委书记钱敏、副书记孙章录率边区支队两个连和天西武工队到达宁()()边境的虹龙、岛石坞地区,与泾旌宁宣游击队会师,成立天西临时军政委员会,钱敏任书记,孙章录、张思齐、王文石为委员。从此,苏浙皖边区与皖南两大块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不久,皖南地委决定将宁东地区划归苏浙皖边工委领导。10月,天西分工委和宁昌办事处成立,张思齐任书记兼主任。为建设和巩固这块新开辟的游击根据地,张思齐派武工队分散到宁墩、狮桥,虹龙、昌北等地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农会、民兵等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三抗”(抗粮、抗丁、抗捐)双减”(减租、减息)斗争,开展征粮工作,游击根据地日益巩固,到1948年底,先后建立了狮桥、宁墩、甲路、昌北4个区委。1222日,天西武工队配合边区支队一举攻克国民党万家桥据点,摧毁碉堡5座,俘敌60余人,缴枪70余支,震撼了整个天西地区。张思齐抓紧有利时机加强了对敌人的策反工作,促成国民党昌化县长裘正率部200余人于19494月起义。

天西地区的开辟,实现了华东局和皖南地委提出的南进目标,扩大了苏浙皖游击根据地,张思齐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渡江后,张思齐和边工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边区支队下山,解放宁墩。张思齐奉命和宣宁工委书记张帆接管宁国县。5月中旬,中共宁国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张思齐任县委委员。不久,调宣城地委工作,先后任地委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此后历任芜湖地委副书记,北京人民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北京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职。十年动乱中,张思齐受到迫害,但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同极左路线作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以后,他精神振奋,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尽管年老体弱,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奋工作,显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作者:永富一生
发表时间:2022/7/11 22:01:36

向他致敬


广德论坛


安徽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皖ICP增值电信信息业务许可证编号: 皖B2-20090043 安徽省互联网协会会员编号:00273 网站备案:皖ICP备13005757号-1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20163 业务联系电话:0563-6020163 13856381867 电子邮件:xuanweiyang@163.com 万维网络机房带宽支持
广德网警备案:34182202000101

Powered by 广德论坛2007SP2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3/29 9:20:29
Processed in 1.69 second(s)